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西湖唤醒记 ——廖艳红副理事长论长沙西湖的格局

工作动态 作者: 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信息来源:长沙晚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9-07-30 11:09:12


长沙西湖位于麓山脚下、湘江之畔,是河西的一颗耀眼明珠。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摄

可看山、赏湖、阅城,西湖成为不少市民的休闲乐地。

读湖三人行

  58众创、58小镇创始人/CEO 吴阔

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廖艳红

  西湖街道原二、三管区主任 郑钧

读湖目的地

  西湖

  西湖又名咸嘉湖,是湘江水系在长沙面积较大的湖泊之一。西湖文化园2012年动工,属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的咸嘉湖景区。2014年12月底,西湖文化园正式开园,设计了10多个景点,该公园水清、岸绿、景美,成为了鸟类乐园。2018年1月,58小镇在西湖开工建设,公园里、湖畔旁的新型产业园逐渐成型。

 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西湖?

  清代《冷庐杂识》记载:“天下西湖三十又六,惟杭州最著。”200年后的今天,盛名如杭州西湖,迷你似北京莲花池(古称西湖),西湖在中国已远不止三十又六。

  长沙也有一面西湖,总面积2200亩,水面1087亩。她占据城区中心腹地,南与岳麓山山水相连,南、北与龙王港风光带唇齿相依,东与湘江滨水区相邻,完美诠释了山、水、洲、城不可复制的核心区位优势。高空俯瞰,她就像一只张开双翅的蝙蝠,躺卧舒展在山水之畔。明初洪武年间,因韩姓家族在此置业,她被叫做韩家湖,后谐音成咸嘉湖,上个世纪70年代,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西湖渔场。

  从韩家湖、咸嘉湖到西湖渔场,再升级成为如今的西湖文化园,西湖似乎随着这座城市的生长被深度唤醒,有了岳麓山的沉稳,湘江水的包容,逐渐显现出了城市客厅的独特气质。

  是名字赋予的光环,还是西湖确实有着天赋之外的过人之处?万物蓬勃的夏日,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了产业运营资深人士、城市景观专家、湖畔居民一道,在西湖边一探究竟。

  减法 千金难买心头好

  上世纪70年代的西湖渔场,表面风光却“臭名昭著”:鱼在水中游,猪在岸上跑,田埂上数百户人家,下水捞鱼手上必起疹子,上岸呼吸满鼻猪粪鱼腥味。“我们家当时以土地入股西湖渔场,每天捞鱼卖鱼,一年大概几千块收入。”郑钧见证了西湖从数千亩稻田、菜园到国营渔场,再到如今城市公园的40余年变迁。

  因绝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,西湖渔场曾两度被房地产开发商看中。2007年12月,经合法程序,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拍得西湖文化园637.5亩土地开发权。记者查阅当年的规划图,发现600余亩土地除了南面部分水域得以保留外,北部、东北部、西南部湖面大幅被填,所剩无几的湖面几乎被房地产项目围困。

  规划刚公布,长沙市民坐不住了。“市长到现场一看,很生气,说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做房地产开发呢,坚决不允许。”作为规划专家,廖艳红当年参与了数场政府主持的研讨会。开发商称房地产项目是为旅游做配套,当场遭到包括她在内的众多专家驳斥,一场讨论会开成了辩论会。

  到底是建楼还是建公园?最终,长沙市政府听取民意,决定终止与金昌公司的合同,退回12.5亿元,收回土地,还湖于民,为城市更多“留白”。

  千金难买心头好,这场城市央区湖泊“争夺战”,最终以“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”告终,传为佳话。2007年至2008年,政府为建公园启动征拆腾地,渔场拆除,猪棚、民居倒地,湖水抽干清淤……做完一系列“减法”后,郑钧和3000余村民上岸变居民,廖艳红所在团队也通过国际招标,正式开始了西湖文化园的规划设计。

  加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

  渔场时代终结,做完“减法”的西湖如出水芙蓉。内有丰厚积淀,外如素净少女,该如何为她梳妆打扮?

  每一面西湖都有一点追逐杭州西湖的味道。但作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,作为岳麓山和湘江的最佳补充,长沙西湖该有自己的特色。作为化妆师,廖艳红所在的景观设计团队既紧张兴奋又小心翼翼。“你仔细看,湘江和岳麓山之间,是不是有一只‘蝙蝠’?”廖艳红向记者展示当时的设计图纸,东南—西北方向,一只“蝙蝠”活灵活现,振翅欲飞。她解释,这样的设计既不会抢岳麓山与湘江的风头,又凸显了西湖特有的灵性,还蕴含了“福”气之意,十分讨巧。

  这样的巧思俯拾即是。“渔场拆除之前这里是一条长堤,上面有一些大树,我们决定不破坏原始风貌,就地做一个小岛,把这些树保留下来。”廖艳红指着离岸不远的白鹭岛说,设计时特意为西湖保留了3个湖心岛,一是为历史和原住民留个念想,二是用“一池三山”的手法,为湖面营造一眼看不穿的朦胧意境。

  确实,漫步西湖畔,你会发现整个公园设计充分尊重了岳麓山与湘江畔的自然框架,不喧宾夺主,力求呈现出远山、近水的湖光山色之美。细细品味,湖面的水位设计似乎西边高、东边低——这是为了让岳麓山上的雨水入湖后,通过东西之间的高差,让湖水流动起来,缓缓向东,汇入湘江。

  乘法 公园里造创新梦

  旧金山湾区崛起硅谷,日内瓦湖畔培育出世界之都,寸土寸金的城市湖畔,如何既保留自然属性,又最大化服务人居和城市发展需求?西湖采用了特殊的“乘法”:创意园区×自然景区,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几何级增长。

  在长沙市、湖南湘江新区、岳麓区多方推动下,历经四五年的探索、打磨,7.2万平方米环湖低密度生态园区布局湖畔,西湖文化园面世。去年1月,聚焦互联网移动生活、媒体艺术、科教文化等领域,58小镇在西湖文化园落子运营。如今,这个定位于“公园里的世界创新场”的园区已成为58集团的全球“第二总部”,入驻58系及相关领域120余家企业近5000名员工。

  “这样的湖畔谁都看得中吧,说实话在国内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环境的园区。”夏日午后,站在办公室落地玻璃窗前,欣赏着眼前的无敌湖景,吴阔的自豪感溢于言表。在他看来,水带给人灵感,湖畔的产业园区完全不同于传统写字楼的办公场景,特有的社交、共享、链接让创新企业快速聚集西湖畔,每天诞生的创意正积极推动长沙智慧经济发展。

  吴阔还神秘地说,大咖王石回长沙,一般都会来西湖玩赛艇。“最近园区里的年轻人正在策划成立羽毛球、环湖跑等运动队,这里就是天然的休闲运动场。”他指了指窗外的绿地,说计划在公园的树下备上一套茶具,大家在湖光山色中激越灵感,煮茶论英雄。

  除法 面朝西湖春暖花开

  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西湖,春暖花开——网友叶果曾经理想中的生活场景,跃入现实。叶果十分有远见,早在2007年就入手西湖边的一套高层电梯房,过上了白天在阔景阳台上观湖赏鸟,夜晚环湖奔跑5公里的湖居生活。

  “从这里建好到现在,我从一个人来公园变成了一家三口来公园。”记者探访西湖的傍晚,杨洁带着丈夫、孩子步行20多分钟来到西湖游玩。湖畔广场上游人如织,24岁的滑板青年邓阿森正等待上场机会——这也是他开启每个加班夜前的身心“充电”。

  白天,西湖属于长沙最富活力与创意的年轻人;夜幕降临,这里又成为城市人的最佳游憩场所。生意与生活在这里完美交融。

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近西湖,西湖也回赠数量越来越多、分量越来越重的民生礼包。最新的计划是,为了进一步改善西湖水质,提升周边人居环境,龙王港西湖截污控污整治工程正紧张筹备,预计今年9月启动。“投资估算要6000万元,通过控源截污、补水活水、生态修复,力争让西湖水质提升至Ⅲ类水。”岳麓区市政维护中心副主任周锋介绍,该工程不仅可以截断直排入西湖的污染源,引水入湖,让湖面维持烟波浩渺之感,还能有效改善片区内人居环境和水环境,造福周边居民。

  读湖问答

  怎么看待西湖畔产生的创新思想?

  吴阔:按时间的维度来看,百年以前,湖南第一师范师生思想的交流、碰撞,为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;追溯至千年以前,岳麓书院更是诞生了大量伟大、创新的思想。如今,同样在岳麓山下、湘江边的西湖畔,每天都在产生交互的、创新的思想,这些思想通过传播或者延展、实践,变成有商业价值的产品,变成产业发展的动力。

  西湖的设计最满意的是哪部分?

  廖艳红:西湖的设计中,我比较满意的是布局、地形设计、几大景点的营造、交通组织等,但植物的长势因土壤等多方面原因,我还不太满意,也向政府提出过提质的想法。这些年,我每年都会来这里拍大量照片存放着,希望我80岁的时候,西湖能变成理想中的样子。

  你心目中的理想西湖是怎样的?

  郑钧:西湖渔场变成公园时,政府为我们这些腾地居民买了医保、养老保险,部分劳动力直接在本地就业,在景区做了保安、清洁工,确保我们老有所依。现在这里成了24小时开放的公园。你晓得这里什么时候最好看吗?六七点的傍晚,不管是附近居民还是园区上班的员工,都来这里聊天、散步、跑步、骑单车,夕阳照在湖面上,微风吹着,波光粼粼,是不能更美的城市客厅。

  本文版权为长沙晚报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评论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